索 引 号: 13567039/2024-05340 |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 发布机构: 平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成文日期: 2024-10-30 | 文件编号: 平政办〔2024〕60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冀自然资发[2023]6号)、《承德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平泉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平泉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实施方案
2024年10月30日
平泉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全市非煤矿山行业管理,推动非煤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依据《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河北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和《承德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非煤矿山行业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承德市委、市政府和平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以保障资源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推进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合理优化布局,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强化勘查开发与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矿业绿色发展。为建设“生态强市,美丽平泉”提供资源和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坚持绿色勘查、绿色开发,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需求导向、科学调控。立足经济社会和矿业发展需求,以增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为目的,依据平泉市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铁、建筑用砂石矿的开采总量。
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铁矿、建筑石料等矿产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采选工艺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实现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加快找矿突破,发展高新矿业,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矿山废物排放。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矿业发展动力和竞争活力。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至2025年,平泉市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地质勘查工作有序推进,开采总量供需平衡,矿山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矿政管理全面加强,矿业权市场更加规范、完善。
(一)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得到新提升。在平泉市域内开展新一轮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1:5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程度大幅提升。
(二)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突破。在重点勘查区内开展新一轮战略矿产勘查活动,重点开展钼矿、铁矿、萤石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三)勘查开发布局得到新优化。在落实上级规划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平泉市的资源禀赋特点,实现矿产资源集约化、节约化开发为目标。构建以平泉市的国家能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重点勘查区、砂石土类矿产集中开采区为核心,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
(四)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新提升。严格新建矿山准入,推动区内优势资源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压缩小型及以下矿山数量,进一步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采矿权总数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矿山“三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矿山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石料矿产、铁矿的开采总量得到合理调控。
(五)矿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高矿山智能化建设水平。新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六)矿山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提升。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管信息系统,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机制,强化矿业权人主体责任,生产矿山和停采或关闭矿山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矿山生态治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七)展望2035年。到2035年,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地质服务支撑更有力,资源结构布局更合理,矿业开发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矿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矿业经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实现矿区地质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动态平衡,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平台更趋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智能矿山建设初具规模,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更加成熟。
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主要目标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规 划 指 标 | 单 位 | 属 性 | |
基础地质调查 | 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7] | 幅 | 预期性 | |
矿产勘查 | 新增资源量 | 钼矿 | [500] | 矿石万吨 | 预期性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 主要矿种开采量 | 铁矿 | 200 | 铁精粉62%以上万吨 | 预期性 |
建筑石料类 | 400 | 万吨 | 预期性 | ||
矿山绿色高质量发展 | 大中型矿山比例 | 35 | % | 预期性 | |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 | 50 | 公顷 | 预期性 |
注:带[]数据表示规划期内总量,其他表示规划期末量。
四、重点任务
(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河北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5年)》,以省下达目标任务为主,持续推进铁、金等战略紧缺矿产等战略优势矿产勘查;鼓励开展矿区外围及深部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级别;逐步提高全市非煤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全力配合推动平泉金宝金矿改扩建等省重点非煤矿山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矿产品调控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优化开发结构布局
按照“政府主导、规划管控、企业自愿、市场运作、维护稳
定”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以大并小、以优并劣,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转让)或资源入股等方式,整合重组开采同一矿体(带)的密集小矿,紧邻大中型矿山的小矿和无力进行环保、安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的矿山。支持和鼓励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矿山企业作为整合重组主体,采取整体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实施整合重组。减少矿山企业主体数量,提高大中型矿山企业比例,优化矿山开发结构,推动矿业集团式发展,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新建、扩建和整合的独立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达到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确定的中型矿山最低开采规模,铁矿露天矿山不低于60万吨/年、铁矿地下矿山不低于30万吨/年;钼矿和萤石矿按我省规定执行,钼矿不低于50万吨/年,萤石不低于8万吨/年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且设计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
重点发展卧龙镇柴家沟一带钼矿区、郝家楼一带萤石区与清河-杨树岭一带建筑石料用灰岩区。
(三)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积极推广应用资源高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严格执行国家“三率”指标要求,加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利用,不断提高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推进卧龙镇、平泉镇等地磷、钛、钼、金、银等共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引导非煤矿山企业高效利用矿产资源。
(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采矿选矿、综合利用等技术创
新,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促进产学研创新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陡帮开采技术,充填法采矿技术,矿山无废(低废)开采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5G+智慧矿山建设关键技术,矿山尾矿、废石等固废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技术等重点技术研发。加强非煤矿山领域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着力解决采选工艺、资源利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环境保护等方面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鼓励支持探索非煤矿山三维建模、智能采选、灾害监控等先进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矿山资源管理、采矿生产、选矿加工、运输仓储等方面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
(五)推进绿色勘查
全面落实绿色勘查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把绿色勘查贯穿于勘查项目立项、设计、实施、恢复和验收全过程、各环节,充分考虑“地质、经济、技术、环境”四要素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管理制度创新,通过规划源头管控、项目设计编审把关、项目实施监管等措施,将绿色勘查理念、要求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可恢复的范围。探索总结和推广应用绿色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合理避让各类生态保护区,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
(六)推动矿山绿色建设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全过程,把绿色开采作为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绿色开采资金投入、进行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量,促进矿业开发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建、社会监督”的原则,分类有序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新建、改扩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生产矿山因地制宜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升级改造,逐步达到绿色矿山标准。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绿色矿山建设发展,逐步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
(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严格坚守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红线、强化安全底线、筑牢安全
防线。负有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审查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设计,并依法加强对安全设施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监管,监督非煤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依职责监督非煤矿山企业落实综合治理主体责任,拟订相关行业安全生产规程、标准,指导监督非煤矿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水平。非煤矿山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持续完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分级管理矿山基本安全设施和专用安全设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要求,加快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配备地质、采矿、选矿、机电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落实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贯彻落实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省有关部门非煤矿山综合治理责任清单>的通知》(〔2023〕-2),严格按照《承德市非煤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协调机制》职责分工,强化协同管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政策衔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二)健全行业制度体系。健全非煤矿山行业制度体系,推动非煤矿山行业管理机构建设,明确职能职责,理清产业政策、行业规划、项目核准备案、采矿权审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在矿业开发中的责权关系。
(三)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进非煤矿山行业统计调查,提高行业监测统计数据质量,为政府宏观管理和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撑和服务。加强非煤矿山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专家论证的指导,对设计文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支持矿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行业发展研究机构,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关键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非煤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
解读文件:《平泉市非煤矿山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