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教体局对平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72号“关于重视家庭教育的建议”建议的答复
2024-04-26   15时31分 浏览次数:


几年来,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庭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扎实办好家长学校,2023年平泉市获评“河北省家庭教育示范区”、入选“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面对新形势,我们乘势而上,在教体系统成立了平泉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认真调研,做好顶层设计,为做好实验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健全组织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由校园长任组长的学校领导组织,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在留守儿童较多尝试建立了“祖辈家委会”。二是持续做好组织机构人员更新,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助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促进家校(园)共育。三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召集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家委会家长代表)社会(学校所在地社区或村委会代表、公检法派出的法制副校长或片区民警等)联席会议制度,协力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家校沟通机制,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

各校严格落实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制度,做好家校日常沟通联系。所有学校均在三、四月份召开了家委会会议和第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春季开学以来,平泉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采用订单式服务,为基层学校送教6场,受惠家长4000余人。各校逐步加强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让广大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引导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鼓励家长为学校教育建言献策。

三、开展家教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

我市妇联积极开展“热河知子花开”家庭教育进万家亲子实践活动,依托双桥小学承办了承德市妇联家庭教育现场会。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展 2 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各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 2 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城区学校针对家长需求因地制宜继续开设“家长夜校”。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妇联、家庭教育协会常态化开展“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典型家庭教育案例、家长大讲堂、亲子活动、家风家教故事宣讲、专题研讨、社会公益实践等活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子、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专业指导。

四、多措并举,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

各中小学校领导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科任老师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访。各校要对残疾儿童、孤儿、单亲学生、贫困生、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学生进行入户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并将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与经历等作为心理普查建档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和体育局、共青团平泉市委、妇联积极深入困难家庭开展帮扶活动,先后开展了“少年儿童心向党,关爱守护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爱心代理爸妈”六一巾帼志愿服务等活动。

五、部门联动,密切配合,营造协同育人良好环境                                                                                                                                                                                                                                                                                                                                                                     

教育和体育局和平泉市妇联、共青团平泉市委、关工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文明办、卫健局、文旅广电局等部门密切合作,先后开展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送课、家校社共育现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我市融媒体中心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单位加大对未成年人开放力度,丰富各中小学生课外生活。

六、制定保障措施,推进实验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加强组织保障。会同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教体局不断加强管理,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中小学、幼儿园工作日程,纳入教育督导和年终考核。

2.加强经费保障。推动政府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小学、幼儿园要统筹各类资源,保障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基本经费。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3.加强师资保障。发挥我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指导、协助学区和直属学校、基层学校充实、完善本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着力构建以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五老”人员、模范人物、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等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

4.加强督导评估。我市将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工作纳入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重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考核评价,研究制定了乡镇和相关部门考核标准和《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方案》等制度文件,每年评选(在线)家庭教育先进单位20个、先进个人100名。教育和体育局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考核机制,逐步完善测评体系,探索评估方式,对各校家庭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选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5.加强科研引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科研课题与其他教育科研课题具有同等效力。要结合问题开展校(园)本研究,引领和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提升。

6.加强宣传引导。定期评选表彰家长学校示范校、骨干教师和示范课、优秀教案以及优秀家长等,着力培育、提炼和推广家校(园)共育先进典型经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