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教体局对政协平泉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072 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2024-04-18   15时18分 浏览次数:


一、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平泉市教育和体育局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函〔2021〕3号)、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24年1月30日组织召开了教体系统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3月12日,主要领导在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专门部署。

二、精心谋划,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平泉教育和体育局申请成立了平泉市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全市中小学家校共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体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在教育系统遴选了13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1.配备专兼职教师。学校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按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配齐,农村小规模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市中小学共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82人,其中32人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级证书。

2.开齐开足课程。职教中心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每学期至少开展1节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要特别重视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教学内容。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毕业班考前心理帮扶,对初三、高三学生开展学涯指导,激发学生学习与成长动力。

3.加强业务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的必修内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主动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每年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专业知识培训,每学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研训活动。对所有辅导员、班主任每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培训。

4.完善场所建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逐步提升学校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设备配置,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所有直属中小学、乡镇中心小学都须按照国家标准设立心理辅导室,健全管理制度,公布心理咨询电话和网络预约方式,并在工作日全天开放,在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学生可随时求助和咨询。进一步加强县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设,加强软、硬件配备,促进辅导站科学、规范、专业运转,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服务。

三、扎实活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1.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做好春秋季开学、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教体局组织每学年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心理问题学生的“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指定有专业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落实。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保密、转接、封存机制,强化联动配合,及时做好工作衔接与心理追踪辅导。

2.办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宣传周(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月)”以及新生入学、开学、毕业、升学、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影响心理健康重大事件发生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各类社团尤其是心理社团等作用。建议高中的班委会可增设心理委员,职责为及时发现学生群体和个体出现的心理波动和问题,积极开展同伴教育和互助,寻求学校和教师支持,消除心理隐患,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微信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地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四、协调联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

1.健全危机干预与援助机制。教育和体育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平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心理专业机构及团体的合作,发挥校外心理专业人士的作用,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团队,对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学校进行点对点增援,一帮一服务,并深入学校为师生、家长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教育和体育局将与卫健部门牵头,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的校园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机制,畅通学校与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中小学全面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依托班级心理委员等群体,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强化预警,及时响应,有效应对,适时转介。

2.加强家校共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规定,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习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八个一”(每学期开展一次开学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年开展一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活动、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一次困境儿童入户访师生“一对一帮扶”活动、组织一次亲子关爱活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要求,完善家访制度,每学年对特殊家庭学生直接上门家访1次以上,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并将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与经历等作为心理普查建档的重要内容。实施针对特殊家庭的专项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心理关爱,加强“流动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形成科学的家教观,引导家长对孩子合理预期,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总之,我们会高度重视社会关切,不断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对困境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