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教体局对政协平泉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号《关于建构一体化互动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2024-04-18   15时01分 浏览次数:


感谢您对我市国民教育的关心。您的议案提得非常精准,中国有五千年的璀璨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国画、书法、传统节日等等,不胜枚举,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道德传承、各种文化精神思想观念的体现,对国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未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平泉市各中小学,尤其是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校长都在各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各项活动,但进展程度不一,现在您在政协会议上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来,对于平泉市国民教育中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

一、 问题现状

我市现有高中3所,初中11所,小学44所,公立幼儿园4所。近年来,各校(园)都在积极利用展板、走廊、校园广播等不同方式打造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其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中华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纳入各中小学教学计划,广泛开展中小学诗词大赛、中小学生百人现场书法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爱文化、爱家乡的浓厚情感。为此各个学校也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也有许多学校做出了一定成绩,城西小学“美的教育”、双桥小学国学教育、回民中学人格教育、魏杖子小学的剪纸艺术、小寺沟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等,但是也有部分学校流于形式,传统文化教育面狭窄、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传统美德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工作措施

1.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

通过逐级推荐评选,2023年评选出新时代好少年114名,各校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制成宣传展板125块;利用微信班级群、学校公众号等新媒体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学习感受好少年的成长故事,通过点赞留言、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学校整个德育的全过程。

2.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各中小学校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创新节日文化活动形式和载体,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2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5万余人,在活动中了解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其中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烈知多少”展讲活动,师生在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北县委县政府遗址、桲椤树战役纪念碑、刘乾庵烈士纪念碑、西山烈士陵园,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述平泉本土的战斗故事和英烈事迹,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家乡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时代新人。

3.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育中的渗透。深入解读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指导纲要》,明白“人文性”的真正内涵,明确其内容、目标及效果都以价值、情感、健全的人格养成问题为重心,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创建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歌校规校纪管理,引导教师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有效彰显校史校训校歌中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板报等阵地宣传引导作用,突出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标识标志。优化校园环境,要使校园内秩序良好、温馨舒适,“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引导和熏陶。比如七沟中学、黄土梁子初中、回民中学、城西小学等学校举办的诸如“说说我的正副班主任”“我为班级做代言”“我为学校做代言”“谁才是我们该追的星”“班级文化巡展”等活动,突出文化引领的有效做法。

尊敬的康玉国委员,相信在您的关心下,教体局、各学校和相关部门携手努力,传统文化教育以“德”为先,以“实践”为根,优化社会环境,达到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目的,使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像牡丹花开一样,优雅地绽放在平泉这片沃土上。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