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承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61号提案的答复
2023-08-10   16时06分 浏览次数:

平承办字(2023)第186号    (A)类

                              是否同意公开(是)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次会议

026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刘海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契机,我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旅游规划,拓展旅游功能,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品牌形象,推动我市休闲游新业态健康发展。

(一)创新农事休闲游发展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综合协调机构。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平泉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旅游局统筹并设立农事休闲游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市农事休闲游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管理和督查,将发展农事休闲游纳入乡镇部门考核内容,整合全市资源,形成农事休闲游一盘棋大格局。二是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充实和细化有关部门、乡镇、村委会等管理主体的农事休闲游具体职责,建立权责清晰、连接顺畅、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事休闲游发展格局。三是加强业务指导。拟成立农事休闲游发展咨询机构,加强对农事休闲游景点、项目规划的专业指导,高起点、专业化推进农事休闲游发展。

(二)有效整合农事休闲游资源要素。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事休闲游相关规划。要把农事休闲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总体规划中,加强旅游规划与村镇、道路、农业农村、水务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为农事休闲游发展预留空间和通道。二是科学规划农事休闲游布局。按照城郊区、农业园区、森林景区等统一布局农事休闲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互补发展的农事休闲游项目和基地,将单一景点或项目串联起来。目前我市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根据乡村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村,以乡村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实现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目标,以乡村的休闲业态为特色,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民宿、乡村度假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平泉镇、卧龙镇、南五十家子镇周边重点发展农事体验园、采摘园、认领园、教育培训示范园等农事休闲游项目,打造环城郊农事休闲游经济圈,满足城区市民就近农事休闲游需求,在名字上新颖些,如“涵涵园”“萌萌园”“聪聪园”“樱樱园”“启智园”等。在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园区企业基地以及八家新民居、桲椤树新民居等农民新村,重点发展民俗民居、农耕采摘体验、摄影采风、农业科普、农产品销售等旅游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事休闲游主题公园。在辽河源头、党坝小黄山、王土房水库、哈河流域沿线等,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垂钓、养生、健身运动等旅游项目。依托辽河源森林公园、王土房山区景观、七沟山区景观等丰富山林资源,打造一批休闲避暑的森林康养基地。三是强化农事休闲游规划执行。严格实行项目规划执行和项目许可审批制度,对占用大量土地的旅游项目要严格把关,防止“一窝蜂”上项目、防止大规模搞农事休闲游、防止以农事休闲游名义圈地占地,杜绝无序建设,避免盲目投资、资源浪费、恶性竞争。

(三)破解农事休闲游发展政策问题。重新制定出台《加快农事休闲游发展的意见》《农事休闲游发展扶持办法》,细化落实农事休闲游开发企业和个人在用地、信贷、税收、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形成完善的用地、税费、融资、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落实用地政策,强化用地保障。根据农事休闲游发展需要,在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农事休闲游用地指标。实行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对农事休闲游涉及建设餐饮、住宿用地,可以调剂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农事休闲游开发,解决农事休闲游设施用地难问题。对农事休闲游发展相对集中区域、重点项目应当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二是创新农事休闲游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农户”等模式带动农事休闲游发展。有序引导农民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共建共营、订单服务等形式参与农事休闲游发展,探索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农户以资产出租、房屋共建联营,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等用地模式,形成与企业业主利益共享共赢模式,让农户变股东,让资产变资本。建立土地流转担保制度,采取政府提供担保、业主缴纳保证金、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等方式,保障农事休闲游投资各方特别是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三是逐步加大投入,健全农事休闲游投融资机制。建立稳定财政投入机制,有效整合扶贫、水务、林草、农业农村、环境整治等涉农资金,建立支持农事休闲游发展的资金池,重点支持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生态环保的农事休闲游项目,重点支持农事休闲游环境治理项目。设立农事休闲游产业基金,组建农事休闲游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以经营权、使用权抵押贷款,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事休闲游。

(四)拓展农事休闲游产品功能。以旅游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业态,形成品种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农事休闲游消费升级。一是开发绿色生态农事休闲游产品。突出农业属性、乡村属性,依托菌菜果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深挖特色农业潜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订单农业、观赏农业等绿色产业,增加游乐、体验等旅游元素,让游客享受乡村之美、自然之美。二是加大农事休闲游产品研发力度。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泉市经济开发区、避暑山庄集团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实施农事休闲游“后备箱”经济,大力开发加工食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高档礼品、养生保健品等特色鲜明的农事休闲游产品,留住游客的胃口,让产品变礼品。三是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注重创意创新,大力开发农民丰收节、文艺节目、民间艺术、影视作品、传统工艺等农事休闲游文化产品,提高精神消费、文化消费比重。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文化景点和村镇,厚植农事休闲游的文化根基。 

(五)推进农事休闲游设施化建设。加大对农事休闲游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速资源要素向农事休闲游点深度延伸,补齐农事休闲游发展短板。一是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实施农事休闲游道路改造工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提高农事休闲游业道路的等级标准,开通农事休闲游客运线路,打通农事休闲游公路“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游客进得去、出得来。实施农房改造工程,结合危旧房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在保持农村风貌基础上,对农村住房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让农房变客房。实施公共设施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农事休闲游规划区内厕所、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排污设施按照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清爽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农事休闲游服务功能。加快农事休闲游专用设施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事休闲游设施建设标准,推进乡村饭店、停车场点、旅游标识、网络、标志牌、购物店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配套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三是重视和加强农事休闲游人才培养。把农事休闲游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整合组织、人社、农广校、党校等部门培训资源,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农事休闲游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事休闲游经营者旅游意识、管理项目、经营服务、创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六)做大做响乡村旅游品牌。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开展赏花节、红歌山花节、采摘节等各色节庆活动,举办各种各样充满地方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旅游表演活动,如旗袍表演、秧歌大戏、锣鼓唢呐等特色表演,宣传乡村旅游资源,叫响乡村旅游品牌。深化与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合作,推出具有影响力大的宣传精品,利用在线旅游平台打造承德文化和旅游旗舰店,集中展销热点旅游产品。在重点客源市场的火车站、地铁、商圈等开展宣传营销。借助国内外重大活动和赛事平台,多角度展示推介承德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乡村旅游示范村、点进一步强化乡村体验设计,筹划拍摄了乡村旅游宣传片。

(七)加强旅游服务人才培养。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旅游人才优惠政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实施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动等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810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