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梅,1999年师范毕业起就一直扎根边远农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她这些年始终坚持的准则,她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和一颗炙热的爱心,为农村孩子的梦想撑起了一片蓝天。
爱事业永不疲倦
她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师范毕业后,她就带着教育梦回到了家乡的长胜沟中学。当时的长胜沟中学是一所条件很差的学校,教室、办公室都是陈旧的平房,冬冷夏热,由于缺少英语老师,一毕业就担任初二班主任,还带两个班的英语课。农村的孩子学英语困难,而她在师范时每周才上两节英语课,专业知识有限。面对着双重困难,她没有退缩,反而增加了斗志,她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同她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她所带的班级学生英语单科成绩中考中全县排第三。 2004年,因生源太少,学校合并到了茅兰沟中学。由于英语教师紧缺,她把出生不到六个月的儿子留在老家,交给老人照看,自己回到学校长住,学校成了她的家。她主动承担起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到孩子身边,但陪伴在学生身边,与他们一起学习,她感到无比安慰。 2006年,由于农村集中办学,她来到了现在的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继续为乡村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多年来,身边的同事大部分已调入县城,有时思想波动的小火花也会在她的脑海里闪现,但她转念一想,优秀的老师都走了,农村的孩子怎么办?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才能实现?于是她下定决心,依然默默坚守,矢志不渝地在农村这片神圣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
爱学生甘心奉献
戴雪梅工作的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习、卫生、就餐、就寝等工作繁重。2011年冬天的一次晚上查寝,刚到男生宿舍门口,一个学生就焦急地对她说:“老师,小李又犯病了,躺在床上直抽,还口吐白沫……”她急匆匆走到小李的床边,大声呼唤着小李的名字,喊了半天依然无济于事。她打电话给家长,可家长的电话怎么也没人接,人命关天,再也不能拖延了,于是她请示领导马上送医院。到达医院后,她全程陪同拍片、化验、输液,慢慢的小李睁开了眼睛,意识也恢复过来,闻讯赶来的家长紧紧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这只是她班主任生涯中的一个小片段,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她,如今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看病取药,也记不清多少次和调皮捣蛋的学生促膝谈心,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开小灶”。 每学期开学,她都要把学生的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经济状况等登记造册。谁是单亲家庭,谁的父母患有重病,谁家经济困难,她都了如指掌。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她最为关心的问题,她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努力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同时她也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给多名学生争取每人每年2000元的资助金。如今,那些被资助的孩子都已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爱钻研敢于实践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不断积累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如“表扬激励法”“情感牵引术”“活动教育法”“与家长电话沟通法”……在班级管理上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2020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网课期间,她坚持防控、教学两不误,利用微信群、QQ群、钉钉直播等,开展主题班会、线上升旗仪式等活动,和学生线上聊天谈心,给学生们做心理疏导,调解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开学后封控在学校,她和孩子们始终在一起,陪伴着孩子们走完了最特殊难忘的初三最后两个月时光,孩子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她的付出,全班75人有69人被平泉一中录取。
她用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脚踏实地干工作,真心实意爱学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领导的赞同和社会的赞誉,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个人也获得了平泉市师德标兵、教学标兵、骨干教师,承德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平凡之中,更能彰显英雄本色。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她的人生写满精彩!
“师”说“心”语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没有惊涛骇浪的霸气,没有风起云涌的壮美,我们的工作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有日常的琐碎。但我认为我们所从事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班主任工作就像种子必须穿越泥土一样,只有穿越岁月的风霜,有足够的坚守,耐得住岁月的打磨,才能够有花开的美丽。我坚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一定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把今后的工作做到更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