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67033/2021-02128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平泉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06-11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泉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推进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06-11   09时50分 浏览次数:

 



                                   平政办〔2021〕-52号


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泉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

推进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平泉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推进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6月11日

 

 

 

 

 

 

 

 


 

平泉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推进方案

2021-2023年)

 

为贯彻《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的通知》(2021-1)要求,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断提升食用菌、蔬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菜篮子”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产业升级、供需平衡、农民增收”,制定如下推进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按照国家、省、承德市关于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部署要求,紧密对接需求侧推进“菜篮子”产品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生产结构,确保质量优质安全,加强流通能力建设,不断开拓销售市场,切实提高我市食用菌、设施蔬菜、畜牧等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全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动“菜篮子”工程相关产业由扩规模、重产量向优结构、提效益迈进,着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品质安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普遍满意的“菜篮子”产供销管综合服务保障体系。2021-2023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6.8万亩,产量达到62万吨以上;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播种面积年均增加1000亩,产量年均增长0.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达到145万吨,设施菜集约化育苗供给率达到58%以上;菌菜优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生猪、牛、羊出栏量和产量稳步增加,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15%以上。“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提供单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平泉调查队)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结构优化工程

1.优化区域生产布局。以建成面向京津等周边及南方大中城市的精特优质设施菌菜生产基地为目标,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在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前提下,围绕“四线一带一园”,着力推进“一减四增”,不断提高多种经营种植面积占比,打造“山顶生态盖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菌菜唱主调”的产业立体发展格局,到2023年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亩以上。食用菌:以卧龙、黄土梁子、平北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现代化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园,打造高端精品“平泉香菇”特优区。蔬菜:以榆树林子、台头山、黄土梁子、茅兰沟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反季节设施菜基地,打造“平泉黄瓜”特优区;以平泉镇、南五十家子、北五十家子等乡镇为重点规划建设时令蔬菜基地,重点保障本市居民蔬菜供应。以现存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散养畜禽向养殖小区集中,其中:生猪重点以三元、芳辉、庚泰等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为龙头,支持企业基础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全市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0万头以上;肉牛、肉羊重点以福兴养殖有限公司、泉和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农户适度规模养殖,扩大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支持龙头企业提高母牛养殖比重,稳固草食性肉牛、肉羊产业基础;肉鸡和蛋鸡重点以榆树林子镇宋营子肉鸡养殖小区、万兴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双A、利锋、海兰、罗曼等品种,引导发展笨鸡生产,争创品牌,扩大规模;奶牛以青河镇奶牛养殖场为引领,加快高产奶牛的引进和繁育,逐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增加鲜奶供应量。(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各乡镇政府)

2.打造“菜篮子”产品精品示范基地。围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与打造“承德山水”品牌基地相结合,促进地块规模流转,着力建设万亩示范片区,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基地,实现“调一亩顶百亩、调一次管十年”的调整质量与效益。全力抓好省“四个一百”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以卧龙镇、黄土梁子镇为核心的平泉市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以榆树林子镇、台头山镇为核心的蔬菜规模种植示范区,以平北镇、茅兰沟乡为核心的平泉市生猪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以国家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围绕特优区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100个集“科技创新、模式先进、物联化管理、周年化生产、效益突出”于一体的50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保持食用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围绕农业多功能开发,打造一批产加销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园区。到2023年,全市“菜篮子”农产品精品示范基地达到58个,培育菜篮子产品“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0个、专业村70个,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乡镇政府)

3.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以打造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为引领,突出发展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重点推进以华菌、森源、润美、中润、海军等企业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提升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水平,发展速冻、罐头、即食包装、饮料、菌菇合成肉等深加工产品,增加产业链产值,打造全国最大的越夏香菇产区和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鼓励主食加工业发展,重点以森源公司为核心企业,面向京津及周边大中城市,积极拓宽主食供应渠道,研制生产一批传统米面、杂粮、预制菜肴等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二)实施质量保障工程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4项,按照“六统一”(统一育苗、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模式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食用菌、蔬菜、生猪、肉鸡、蛋鸡等“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是大力引进、集成和推广防虫网、集约化育苗、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绿色农产品生产环节,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大力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种养业生态循环示范区建设,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范围,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改造和提升,培育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园区以及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农场等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到2023年全市主要“菜篮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

2.强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依托具有计量和资质“双认证”的市检测检验中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年检测农产品样本1000个以上,确保独立完成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权威检测报告。推进乡镇速测站建设,落实人员、装备和场所。着力在大型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建立“速测室”,鼓励支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主要基地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织密检验检测网,开展农产品自律检测。通过采取常规检测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市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3.推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立电子追溯档案,加大电子追溯(扫描二维码)力度,将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100%纳入平台管理,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六挂钓”机制,加大对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的开具手续程序,加强“二品一标”证后监管,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投入品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滥用农药兽药、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菜篮子”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各环节安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三)实施市场流通工程

1.提升批发市场集聚功能。围绕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综合考虑农产品主产区的资源禀赋和流通基础条件,合理规划布局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田头市场建设。重点是培育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榆树林子果蔬批发市场,加强交易厅棚、检验检测中心、停车场等交易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稳定的“平泉香菇”“平泉黄瓜”等区域性“菜篮子”商品集聚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有效辐射周边产区和销区。加强城乡农贸市场管理,增强其公益性、民生性,每个乡镇每年规范提升1个农村农贸市场,三年实现全覆盖。强力推进马路市场整治,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市场交易环境,提升市场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2.促进消费提质增效。结合疫情应对和消费扶贫,鼓励全市各类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优先采购消费平泉“菜篮子”等农产品,拉动平泉扶贫产品消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鼓励和促进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以及单位食堂、宾馆酒店等终端用户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平泉农产品销售。完善平泉“菜篮子”商品在重点商超、社区、景区、星级酒店、“夜经济”街区等地的营销网络,拓宽农产品推广、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菜篮子”商品的销售金额和市场占有率。(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旅文电局、各乡镇政府)

3.大力发展数字化冷链物流。积极发展智慧化、数字化现代仓储物流,建设面向京津、辐射冀辽蒙的区域性“菜篮子”产品集散地,加快完善集配、储藏、理货、再包装、运输等中转批发配套设施,新增冷藏车10辆、冷库容积5万立方米,大力提升冷藏储运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增强全程冷链物流配套能力。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批发企业、流通加工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链运输车辆,建设改造标准化产地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加工创储配送中心、冷库等设施,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冷链配送服务网络。(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4.加快“互联网+菜篮子”工程建设。鼓励各类电商、物流、商贸流通、金融等企业参与菇云网等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营,引导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入驻淘宝(天猫)、京东、“国家扶贫832”、邮政“邮乐网”、建行“裕农通”、农行“扶贫商城”等各类电商平台,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全覆盖。依托产品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网红农产品品牌,提升食用菌、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逐步扩大网上交易的品种和配送范围,完善网上交易技术标准、统计监测和信用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与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四)实施市场开拓工程

1.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突出打造“平泉香菇”“平泉黄瓜”“平泉滑子菇”等区域公共品牌和“平泉羊汤”等“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产品品牌,食用菌产业重点培育“瀑河源”“菇芳源”“森源”“百菇宴”等品牌,蔬菜产业重点培育“好心晴”“斌加贝”“清水湾”等品牌,畜牧产业重点培育“季老头”“打鹿沟”等品牌。推动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力争2021年实现“承德山水+平泉区域+企业商标”“三标”共用率达到50%左右,到2023年达到90%以上。通过承办中国(平泉)首届食用菌颁奖典礼以及平泉市农产品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平泉食用菌在京津冀以及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力争到2023年,培育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个,取得有机和绿色认证的农产品总数达到30件以上,入驻“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平台企业达到3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2.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发展农批、农超、农社、农校、农餐等各类形式的“菜园子”与“菜篮子”有效对接,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每年至少组织市内外产销对接活动4次以上。组织流通主体到农产品生产基地联系采购,稳定供货渠道和货源,保障市场供应。积极推进“菜篮子”各类供应店建设,打造供应网点“旗舰店”。定位满足京、津、沪、粤等地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重点发展“生鲜食材+冷链宅配”“中央厨房+团餐直供”“大型商超+直营专柜”等模式,打“高端牌”,走“高端路”,积极抢抓高端市场,推动产品向高端化迈进。(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3.建立“菜篮子”价格长效调控机制。建立覆盖城镇蔬菜批发市场的产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为指导“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产销调控及质量安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引导农民适时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引导经营者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完善价格调控机制,重点针对大众菜品,按照市场季节性运行规律,以上市量、批发价格波动幅度和与京津主要市场价格比对作为市场应急调控的基本预警指标,逐步探索建立价格调控分级响应机制。坚持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一起抓,把价格管理作为肉菜市场管理的中心环节,有效控制物价。逐步建立蔬菜冬春储备制度,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预防出现蔬菜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等情况,保障我市“菜篮子”安全。(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市政府成立“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统一指挥和全面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讨论研判我市“菜篮子”工作形势,统筹谋划“菜篮子”重点工程和重要工作。各乡镇政府对照成立或明确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利用财政现有支农资金,加大对“菜篮子”工程支持力度。推动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创新支持方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优化“政银企户保”等金融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通过PPP、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做好舆论宣传。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优秀食用菌、蔬菜及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种大型展销活动,提高我市“菜篮子”产品知名度。注重典型带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附件:平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平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何会岭  市政府代市长

副组长:赵瑛楠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永星  市政府副市长

  员:苗培良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房瑞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付占兴  市财政局局长

苏清玉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海忠  市发改局局长

秦延涛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张国臣  市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张春生  市供销社主任

宫晓玲  市统计局局长

岳树民  市水务局局长

戴学东  市科技局局长

马云鹏  市旅文广电局局长

金纯双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

蒋小平  国家统计局平泉调查队队长

赵景辉  市资源规划局副局长

张清华  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玉军  市交通局党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苏清玉同志兼任。

                                                               

  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11日印发  



解读文件:《平泉市“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推进方案(2021—2023年)》解读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