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一直是平泉市国有黄土梁子林场追逐的“绿色梦”。林场把建设绿色美丽平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让绿色成为林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不仅仅成为展示平泉国有林场的“金名片”,而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尤其是自1998年国有林场实施扶贫开发的20年间,成为林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二十年。黄土梁子林场紧紧抓住平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魅力平泉、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环境美、产业绿、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两山"论转化进入了加速期。20年间,林场已完成荒山造林5103亩;更新造林59662.3亩;完成抚育17,5911.9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24万元;采伐蓄积达17多万立方米,生产木材111029.1立方米;创产值2732多万元。多种经营和林业产业新业态累计收入达300多万元,林业生产和产业项目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营造绿水青山。
黄土梁子林场历史上生态条件恶劣,造林艰难。1954年建场时,全场干部职工只有9人,办公地点在黄土梁子村的一个破庙,供桌上办公,庙堂内睡觉。管辖着七个半公社、54个生产大队的造林工作。当时流传着“山是和尚头,雨多洪水流,有山无柴烧,用材更发愁”的顺口溜。 老一辈林场人以改善自然环境,培育森林资源为使命,扛着行李卷,交粮票吃派饭下乡造林,坚守“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信念,白手起家,立志创业,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用辛勤的汗水孕育着绿化荒山荒坡的梦想。1976年冬,林场老支书、老场长李文儒带领职工在地质条件最差的龙潭山阳坡造林。经过反复试验,发明“小反坡”植树法,获得成功后进行推广,加快了荒山造林质量和速度,使周围阳坡荒山很快都绿了起来。1983年12月,“小反坡造林”,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项技术的应用推广破解了石质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对燕山、太行山植树造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全省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86 年,在河北省林业会议上,省林业厅提出了“机械造林学塞罕坝、山区造林学黄土梁子林场”的号召。一代代林场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扎根山区,斗严寒,抗干旱,植树披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担当,接力传承,苦干实干,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攻坚克难,造满造严。闯出了一条荒僻石质山区科学造林育林新路,赢得了满目青山翠。建场以来累计造林31.0万亩次,保存21万亩。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绿水青山。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了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生态屏障。
二、造管结合,科学经营,护美绿水青山。
首先是,在造管结合上加强创新管理。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黄土梁子林场在搞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基础上,面对火灾、虫灾和滥砍盗伐森林这三大危害,创新出了物理防治油松毛虫法和研制防火阻燃剂,就让天灾人祸远离了22万亩森林,为森林管护闯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破解我国森林管护的最大难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一方面,创新物理防治法。松毛虫是我国10大森林病虫害排名之首,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如何有效防治松毛虫?一直是我国林业的一个难题。2003年,林场开始着手对松毛虫蛹的研究利用,使得难以根治、人见人怕的松毛虫竟能变害为宝,走上餐桌。国家林业局为林场产业化防治松毛虫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建起松毛虫加工流水线。目前,松毛虫在平泉及周边地区基本绝迹。这种物理防治法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1家重点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另一方面,研制防火阻燃剂。阻燃剂是一种可以明显改善可燃、易燃材料燃烧性能,使之变为难燃材料的特殊助剂。在受到外界火源攻击时,能够有效阻滞、延缓或终止火焰的传播,从而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这种化学防火、灭火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开发探索阶段。2005年,该场引用北京林大研发的无毒多功能胶,通过不同浓度配制、多次实验,研制出森林草原防火阻燃剂。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认为,这项创新应用填补了我省人工化学防火、灭火、治火的一项空白,比欧洲同类产品成本低三分之二,在我国推广应用将会使化学防火成本大为降低,可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其次是,在科学营林上,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①通过抚育间伐、低质林改造,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建场以来,已进行幼抚作业52.0万亩次,完成中幼林抚育18.0万亩。同时不断总结、完善、制定出人工林集约经营的实施细则和验收标准,提高营林生产质量和效能。积极开展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2004年探索的“刺槐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获河北省科研成果,并获承德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②科学营林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0年以来,林场承担建设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油松大径材培育试点示范项目》1333.0亩;2011年,对过熟的公益林采取带状更新采伐,探索了公益林引阔入针经营模式;2013年,平泉被省林业厅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试点单位,林场探索了油松天然落种更新造林模式、中幼林抚育模式、食用菌原料林模式、低质低效林改造模式、大径材培育模式、山地苗圃建设模式、高标准整地模式、林下培菌模式,为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5年,林场建设山地苗圃2000亩,包括平地苗圃500亩。苗圃内培育优质绿化油松苗木60万余株,奇形、异状、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松2000余株。通过割灌清林、定植、补栽、苗木断根处理、整形修剪、施肥、浇水等抚育措施,推进苗木产业化,探索“林苗一体化”森林经营模式,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2016年起,林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有效保护培育了森林资源,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增强。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了科学遵循,并多次迎接全国和省内外国有林场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三、绿色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进入新时代,黄土梁子林场坚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科学求实,在矢志不渝地搞好森林培育和护林防火的基础上,不断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确定了“开拓创新、科技兴林、产业富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活生态文章,发展绿色经济,在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林业的多功能多产出平衡满足社会的多样性多需求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跨越。
一是践行“两山”理论,在国有林场开花结果。森林资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潜力。2009年,林场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北方苗圃实验基地合作协议,基地依托北林大的技术优势,结合平泉林业资源,承担科研项目30项,获得了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5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先进实用技术得以推广和应用。基地训化的胭脂花,在北京世园会上参展。该场承担了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GEF国际赠款项目,全国共有七个国有林场实施,我们是其中之一, 项目总投资720万美元。此项目是借鉴森林景观恢复国际先进理念,精准提升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机制体制和技术体系,引用森林景观恢复的观念,探索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规划,发挥国际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项目执行期4年。还承担了中国林科院信息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20万元。承担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重点项目三个,即油松全生命周期项目,已建标准地72个;油松高校培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刺槐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还承担了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2018年,该场被中国林科院信息所,确定为近自然经营实验示范基地。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为林场的森林资源经营,森林质量提升,林业经济发展和森林的多功能生态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二是践行“两山”理论,走生态共生发展之路。食用菌的菌种源于野生,回归自然,是必然之路。为此林场探索研究了林下生产仿野生富硒食用菌生产技术,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攻关,在海拔500米至1600米、林内郁闭度0.5以上的林下生产仿野生香菇、平菇、鸡腿菇和杏鲍菇均获得了成功,先后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河北省科技成果,2项承德市科技进步奖,2项承德市地方标准,被省科技厅列为示范推广项目。林下培菌已建300亩的标准园区一个,围栏和水利配套已完成。2018年,林下培菌项目争取了100万元的林业科技推广资金。林下培菌的产量和质量优于设施棚,前景广阔,可利用的林地资源很多。在林下培育出的香菇单株重达1.2市斤。林下发展食用菌可节约耕地资源,菌袋在林地腐烂,可改善林地的土壤结构,被树木消化吸收,可促进树木生长,达到良性循环,另外在给菌棒增湿时,起到了防火的作用。使林场走出了一条经营生态、利用生态的发展之路。
三是践行“两山”理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林场把生态建设与林业经济结合起来,实施综合性开发“立体经营”,努力创新生态产品,搞活生态经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多方共赢发展。“林上”搞好松花粉、油松针及各类果品研发,特别是研发出了松针酵素和松针白酒,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林中”搞森林旅游。 2018年,林场龙潭山省级森林公园获河北省林业厅批复。依托龙潭山石林、八王沟辽代古墓群岱王城红山文
化遗址、蛤蟆石奇观等人文自然景观,搞好风景资源建设。打造一树一景、一坡一景、千树百态;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森林景观。引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提升森林景观价值,打造森林康养、森林文化和生态休闲游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林下”搞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等,特别是在林下栽培食用菌,探索了“林木资源+林地资源+森林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型产业模式,解决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粮争地”的问题。同时,还开发了富硒小米、富硒蔬菜、富硒苹果等系列产品。林场的森林资源已成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有力生态支撑。据测算,林场森林每年的固碳总经济价值为4783.60万元;森林释氧总价值为7495.60万元;净化大气总价值为9663.13万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为96198.00万元。可以说林场的森林生态功能价值已远远的大于林木本身的价值,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